掃碼添加微信,預約免費演示
數(shù)字化外貿綜合營銷決策平臺
請完善以下信息,以便為您安排演示或樣本
已自動分配售前顧問為您服務。請?zhí)砑游⑿?,更快獲取項目案例和報價
經過長達七年馬拉松式談判,東盟十國與中國、印度、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6個亞太國家之間的自貿協(xié)議《區(qū)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(xié)定》(RCEP)取得實質性進展,印度這位堪稱是16個成員方中最難說服的"釘子戶"終于松口了。
據印媒報道,9月30日,在越南舉行的最后一輪磋商中,此前遲遲不肯讓步的印度擬將對該協(xié)定成員方減免關稅,其中80%的中國產品可以得到優(yōu)惠待遇。
按計劃,印度將立即對28%的中國產品取消關稅,其余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關稅則會在5年、10年和15年內分批取消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經合組織與東亞合作秘書長沈銘輝分析稱,這次印度態(tài)度軟化,一方面由于印度不愿錯過RCEP這一歷史性機遇和平臺,另一方面也是各方共同努力、相互讓步的結果。從區(qū)域內看,有利于開拓地區(qū)生產網絡、便利地區(qū)貿易;從區(qū)域外看,對反擊貿易保護主義、維護區(qū)域經濟一體化的進展也有較強的象征意義。
RCEP是印度不容錯失的最后一班車
RCEP是東盟十國與中國、印度、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6個亞太國家之間的自貿協(xié)議。自2012年11月開啟磋商以來,直到去年各國才許下承諾力爭在今年年底前結束談判。而談判之所以遲遲沒有進展,猶豫不決的印度是致使協(xié)議陷入僵局的主要糾結點。
其背后的原因是,印度近年來一直在推進"印度制造"戰(zhàn)略,重視對國內產業(yè)和公司的保護。印度發(fā)展的外向型經濟在過去幾年中增長勢頭可觀,政府也熱衷于吸引投資,刺激制造業(yè)發(fā)展。但在印度的經濟結構下,這與RCEP框架下要求的關稅減讓等"硬關卡"相互矛盾。
在新一輪全球貿易體系重構下,如果印度不抓住RCEP最后的機會,很可能被這一輪貿易體系重構甩在外面,這也是印度做出讓步的主要考量。
據印媒報道,RCEP在達成后將覆蓋全球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39%、全球外國直接投資(FDI)的26%以及全球人口的45%,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(qū)。印度可以通過RCEP進入最重要的亞太市場,尤其是未曾簽署過自由貿易協(xié)定的中國市場。
再加之美國政府在今年6月取消了給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,而印度總理莫迪親自前往美國尋找出路也并未得到任何事實成果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亞洲市場顯得更為重要。